巴伐利亚军队
巴伐利亚军队 | |
---|---|
![]() 巴伐利亚皇家陆军步兵团的旗帜上印有路德维希国王的皇家花押字 | |
积极的 | 1682–1919 |
国家 | ![]() ![]() |
忠诚 | 巴伐利亚国王 |
分支 | 军队 |
驻军/总部 | 慕尼黑 |
参与 | 大土耳其战争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七年战争 巴伐利亚王位继承 战争 拿破仑战争 普奥战争 普法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
指挥官 | |
著名 指挥官 |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 卡尔·冯·雷德·雅各布 ·冯·哈特曼 路德维希·冯·德·坦恩 奥斯卡·冯·西兰德 |
巴伐利亚军队是巴伐利亚选帝侯国(1682-1806 年)和巴伐利亚王国(1806-1918 年)的军队。它从 1682 年起作为巴伐利亚的常备军存在,直到 1919 年巴伐利亚军事主权(Wehrhoheit)并入德国。巴伐利亚军队永远无法与 19 世纪大国的军队相比,但它确实在有效的联盟政治背景下为维特尔斯巴赫王朝提供了足够的行动空间,使巴伐利亚从一个领土分散的小国转变为德意志帝国中仅次于普鲁士的第二大国。
历史
1682–1790 年:从第一支常备军到拿破仑战争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4/Monturfarben_der_kurbayerischen_Kavallerie1682-1726_-_Anton_Hoffmann-2.jpg/440px-Monturfarben_der_kurbayerischen_Kavallerie1682-1726_-_Anton_Hoffmann-2.jpg)
1681 年的帝国战争宪法迫使巴伐利亚为帝国军队提供士兵。此外,常备军的建立日益被视为民族国家地位的标志和专制强权政治的重要工具。1682 年 10 月 12 日,在施瓦宾格的一个野营中,新招募的部队在汉尼拔·冯·德根菲尔德的指挥下正式加入巴伐利亚军队。七个步兵团、两个龙骑兵团和两个胸甲骑兵团,以及一个炮兵团。传统的中蓝色早已在巴伐利亚步兵中广泛使用,并从 1684 年开始一直使用。胸甲骑兵和炮兵穿着浅灰色束腰外衣,而龙骑兵则穿着红色或蓝色束腰外衣。在土耳其战争期间,在巴伐利亚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二世·伊曼纽尔的率领下,这支军队表现出色,尤其是在贝尔格莱德围城战期间。
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期间,巴伐利亚与法国并肩作战。在布伦海姆战役中失败后,巴伐利亚军队不再是一支有凝聚力的战斗力量,尽管有少量残余部队继续战斗到战争结束。战争期间,巴伐利亚被奥地利军队占领,导致人民起义,并在所谓的“森德林圣诞节屠杀”(Sendlinger Mordweihnacht)中被血腥镇压。到 1701 年,军队的组成与土耳其战争期间的军队相同,只是现在各有三个胸甲骑兵团和龙骑兵团。
选帝侯查尔斯·阿尔伯特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期间试图夺取皇帝的权力,最初取得了成功,但战争再次以奥地利占领巴伐利亚而告终。
七年战争开始时,军队由八个步兵团、两个龙骑兵团、三个胸甲骑兵团和一个炮兵旅组成。1757 年,其中一个胸甲骑兵团被解散,其士兵分散到其他团,每个团只有一个龙骑兵连骑马。步兵团由两个营(每营 130 人)和一个步兵连(100 人)以及两门四磅营炮组成。每个团名义上的兵力约为 1,800 人,但在战场上从未达到过。虽然救生团有三个营,但只有两个在战场上作战。根据巴伐利亚的帝国军事义务,哈布斯堡王朝获得了十个步兵营。 1757 年,他们在施魏德尼茨、布雷斯劳和洛伊滕以及1758 年 在特罗波、奥尔穆茨和内瑟的战斗均未成功。
1777 年,维特尔斯巴赫家族与普法尔茨家族统一,为步兵增加了八个团,普法尔茨军队的制服颜色也更浅一些,为蓝色。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通常被称为“土豆战争”,因为双方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确保粮食供应,并阻止敌人获得粮食,而这场战争对巴伐利亚军队来说实际上相对平静。
1785年,步兵的制服改为白色,胸甲骑兵放弃了传统的盔甲。
1790–1871 年:拿破仑战争至德意志帝国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e/Bavarian_Sch%C3%BCtze.jpg)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2/Le_4e_régiment_d'infanterie_bavarois_en_marche_en_1809.jpg/440px-Le_4e_régiment_d'infanterie_bavarois_en_marche_en_1809.jpg)
1790 年,巴伐利亚军队进行了根本性改革。所有野战部队都获得了统一剪裁的制服,包括带有马鬃羽毛的皮头盔,以当时的战争部长朗福德伯爵的名字命名,被称为“朗福德棺材” 。然而,马克西米利安四世在 1799 年登基时发现军队状况很糟糕:几乎没有任何部队满员,朗福德制服不受欢迎且不实用,部队训练很差。这位年轻的选帝侯曾在法国旧政权下担任皇家德蓬军团的上校,他将军队重建作为优先事项。
线列步兵缩减为十个团,并满员。两个猎兵团分为四个轻步兵营。骑兵由三个轻骑兵团和两个龙骑兵团和两个胸甲骑兵团组成。步兵恢复了传统的淡蓝色,1801 年,所有兵种都开始佩戴 Raupenhelm,这是一种前后有马鬃翎饰的头盔,成为巴伐利亚军队的特色。德鲁伊、弗雷德和特里瓦等能干的将军按照法国的路线对军队进行了改革,很快成为德国最现代化的军队,也是德国第一个废除鞭笞的军队。野战军主要以义务兵役制为基础。还建立了一个分为三个等级的国民自卫军 (第一级:线列团预备营;第二级:地方军;第三级:公民征兵)。
1800 年,巴伐利亚在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中不情愿地站在奥地利一边对抗法国,但在 1805 年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中,当奥地利 100 年来第三次进攻巴伐利亚时,他们发现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巴伐利亚人最初撤退,但只是为了与拿破仑前进的军队会合并准备反攻,反攻进行得迅速、有条不紊且彻底。30,000 名巴伐利亚士兵参加了成功的乌尔姆围城战以及随后的巴伐利亚解放战。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巴伐利亚人控制了拿破仑军队的侧翼和补给线[1],并在 1806-7 年迫使几座普鲁士堡垒投降。
作为奖励,巴伐利亚被授予奥地利的蒂罗尔省,但1809 年,在安德烈亚斯·霍弗的领导下,动乱爆发,演变成一场全面叛乱,只有在法国的帮助下才能平息。同年,当奥地利在第五次反法同盟战争中再次袭击巴伐利亚时,拿破仑的军队集中在西班牙,莱茵邦联的军队(主要是巴伐利亚人)领导了早期的反奥地利战役。在瓦格拉姆战役中,巴伐利亚军队的贡献对结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俄国战役中,巴伐利亚军队损失惨重——1812 年出征的约 33,000 人(包括随后的增援部队)中,只有 4,000 人返回。在王储和弗雷德将军的压力下,国王马克西米兰一世约瑟夫心情沉重地脱离法国军队,在莱比锡战役前不久转而加入联军阵营。弗雷德试图在 1813 年的汉瑙战役中阻止大军团的胜利,但以他的奥巴军团惨败而告终。1814 年的战役对联军来说开局不利,但弗雷德在奥布河畔阿尔西和奥布河畔巴尔战役中战胜了他的前盟友,弥补了先前的失败。
1814 年,巴伐利亚军队由 1 个掷弹兵卫团、16 个线列步兵团、2 个猎兵营、7 个轻骑兵团(其中一个为地方骑兵团)、1 个枪骑兵团、2 个骠骑兵团、1 个皇家骑兵卫队 (Garde du Corps)、2 个步兵炮兵团和 1 个骑兵炮兵团组成。
1815 年,第 7 轻骑兵团(国民)改组为两个胸甲骑兵团。骠骑兵团和枪骑兵团于 1822 年解散。根据 1826 年军事储蓄委员会的建议,一个步兵团改组为两个猎兵营,掷弹兵卫队改组为步兵卫队。卫队改组为第一胸甲骑兵团,原第一胸甲骑兵团并入第二团。
1866 年普奥战争的军队动员直到 6 月 22 日才结束,此时普鲁士军队几乎已经到达波西米亚。战况对巴伐利亚人来说非常不利。巴伐利亚总司令卡尔亲王同时指挥着德意志邦联的南方军队,在赶往汉诺威王国时,他听说汉诺威人在朗根萨尔察战役后投降了。普鲁士军队的迅速推进意味着卡尔无法与黑森亲王亚历山大率领的邦联西部军队会合,因此巴伐利亚军队撤退到巴特基辛根。经过激烈的战斗,巴伐利亚军队撤退到施韦因富特和维尔茨堡(其中只能守住要塞和部分城市)。8 月 1 日,普鲁士预备队占领了纽伦堡。
巴伐利亚军队的困难主要归咎于巴伐利亚州议会和军事领导层。由于军事预算不断削减,巴伐利亚战争部认为自己无法完成旅级以上的演习。除了卡尔亲王和冯·图恩和塔克西斯将军之外,没有一位巴伐利亚将军曾经指挥过师。报纸也批评了冯·德·坦恩的作用。
鉴于这一批评,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于 8 月 1 日任命身经百战的老将西格蒙德·冯·普兰克为新任陆军大臣。冯·普兰克曾担任陆军大臣冯·吕德的副官,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并通过改革为巴伐利亚军队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1870 年,霍亨索伦亲王利奥波德成为西班牙王位候选人导致普鲁士和法国的关系恶化,冯·普兰克于 7 月 14 日动员了两个巴伐利亚军团。巴伐利亚军团作为皇太子弗里德里希·威廉麾下第三军团(冯·德·坦恩麾下的第一军团和雅各布·弗赖赫尔·冯·哈特曼麾下的第二军团)的一部分参加了普法战争。
雅各布·冯·哈特曼率领的巴伐利亚军队攻占了维桑堡,并参加了沃尔特战役、博蒙特战役、色当战役和巴黎围城战。普法战争期间,巴伐利亚士兵阵亡 5,000 余人。
1871–1918 年:德意志帝国
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巴伐利亚能够为自己确保广泛的权利,特别是在军事主权方面。军队不仅像萨克森王国和符腾堡王国一样保留了自己的部队、战争部和军事司法系统,而且还被排除在帝国范围的军团重新编号之外,只在战争时期才受到帝国的控制。巴伐利亚还保留了其淡蓝色的步兵制服、Raupenhelm (直到 1886 年)、轻骑兵制服和其他一些特质。巴伐利亚军队的官兵继续向巴伐利亚国王而不是德国皇帝宣誓效忠。尽管如此,制服的剪裁、装备和训练都是按照普鲁士模式标准化的。当引入野战灰色制服时,只有帽徽和衣领上的蓝白菱形边缘才能区分巴伐利亚部队。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巴伐利亚陆军有效兵力为 87,214 人,其中包括 4,089 名军官、医生、兽医和官员;83,125 名士官和其他等级人员,外加 16,918 匹马。1914 年 8 月 1 日动员开始后,巴伐利亚野战军的最高指挥权从第四陆军督察局转移到德国皇帝。巴伐利亚的部队仍由巴伐利亚战争部指挥。巴伐利亚陆军由三个巴伐利亚军团和巴伐利亚骑兵师组成,因增加第二十一军团(两个师,主要在莱茵兰和威斯特伐利亚招募)而得到增强,并作为德国第六军团运往西线,由皇储鲁普雷希特指挥。
巴伐利亚军队参加了边境战役,这是他们最后一次作为一个单位并肩作战:自1914 年秋季德意志帝国军队重组以来,巴伐利亚军队的独家指挥权开始被削弱。鲁普雷希特在整个战争期间都担任指挥,并于 1916 年晋升为陆军元帅,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出色的能力;然而,在边境战役之后,他指挥的部队主要来自巴伐利亚以外的地区。
尽管德意志帝国在1918-19 年的德国革命中垮台,国王路德维希三世被迫退位,但巴伐利亚保留了其军事主权。然而,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崛起、其被推翻和“红军”失败所带来的混乱,促使 1919 年班贝格宪法的起草者将军事主权移交给魏玛共和国。无论如何,巴伐利亚常规部队在战后已经复员,以至于与红军的大部分战斗都是由自由兵团和来自巴伐利亚以外的其他德国部队进行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约有20万巴伐利亚皇家军队士兵阵亡。
结构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及初期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e/Bayerische_Armee.png/440px-Bayerische_Armee.png)
巴伐利亚在德意志帝国军队中先是拥有两个军团,后来又拥有三个军团: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长大
兵团
部门
巴伐利亚骑兵:
巴伐利亚步兵:
- 第十巴伐利亚步兵师
- 第 11 巴伐利亚步兵师
- 第十二巴伐利亚步兵师
- 第 14 巴伐利亚步兵师
- 第 15 巴伐利亚步兵师
- 第 16 巴伐利亚步兵师
巴伐利亚保护区:
巴伐利亚州立军队:
巴伐利亚替代品:
山地部队:
军官团
巴伐利亚军队中贵族军官的比例小于普鲁士军队:1832 年,每 1 名贵族对应 1.86 名普通军官;到 1862 年,每 1 名贵族对应 2.34 名普通军官;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每 1 名贵族对应 5.66 名普通军官。自 1826 年卫队解散以来,卫队不再有专门的卫队团。只有在以下部队中,贵族军官的比例才远高于平均水平:
- 第一皇家巴伐利亚重骑兵团“巴伐利亚卡尔王子” (原第一胸甲骑兵团)。
- 第一皇家巴伐利亚枪骑兵团“普鲁士国王威廉二世”
- 皇家巴伐利亚步兵救生团
士官团
巴伐利亚州的士官部队由长期服役的军人和职业军人组成,通常从服完兵役的士兵中招募。军官和士官之间有严格的职业划分。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合格的士官无法晋升为军官。
招聘
根据 1808 年宪法,征兵采用征兵制度。该制度允许男性通过支付替代者(称为 Einsteher ( “代理人”)或Einstandsmann(“替身”))来代替他们服役(服役时间必须更长)的方式购买免征兵。
1868 年的改革废除了替代兵役制度,引入了三年强制征兵制,并建立了“一年志愿兵”制度。
兰德韦尔
1809 年,按照法国模式,地方武装被改组为国民自卫军,从 1814 年到 1868 年,被称为巴伐利亚王国的后备军。在 1868 年的改革中,较老的后备军被称为“后备军”。后备军还负责监督退伍军人协会。
驻军
巴伐利亚军队的大部分驻扎在堡垒、世俗修道院和前城堡中。第一个协调的军营建设计划于 1806 年实施(例如新伊萨尔军营), 1881 年伤寒爆发后,建造了带有已婚宿舍的现代建筑(例如利奥波德亲王军营)。1838 年,巴伐利亚保留了七座堡垒,另一座正在建设中:
巴伐利亚还在德意志邦联的兰道和乌尔姆要塞中驻扎了军队。[2]根据《凡尔赛条约》,格默斯海姆要塞的防御工事被拆除。
博物馆
巴伐利亚军队博物馆从慕尼黑的宫廷花园搬迁至因戈尔施塔特的新城堡。[需要引文]
参见
参考
- ^ 菲利普·林特纳 (2021)。我是拿破仑的战场。 Erfahrungen bayerischer Soldaten in den Napoleonischen Kriegen [在拿破仑身边的战斗中。拿破仑战争中巴伐利亚士兵的经历]。 Schriftenreihe zur bayerischen Landesgeschichte(德语)。卷。 175. 慕尼黑:CHBeck。第 35–39页 、134–139 页。ISBN 978-3-406-10790-0。
- ^ Herders Conversations-Lexikon [ Herder's Conversations Lexicon ](德语)。卷。 1. 弗莱堡。 1854 年。第 441–444页。
{{cite book}}
: CS1 maint: location missing publisher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