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戈尔·斯特拉瑟

格雷戈尔·斯特拉瑟
斯特拉瑟 1928 年
纳粹党组织
任职时间
:1928 年 1 月 2 日 – 1932 年 12 月 8 日
之前布鲁诺·海涅曼将军
继任者阿道夫·希特勒
罗伯特·莱
纳粹党宣传领袖
任职时间
:1926 年 9 月 16 日 – 1928 年 1 月 2 日
之前奥托·梅
继任者阿道夫·希特勒
下巴伐利亚行政区;
下巴伐利亚-上普法尔茨;
下巴伐利亚
任职时间
:1925 年 2 月 26 日 – 1929 年 11 月 1 日
之前职位已确立
继任者奥托·埃伯斯多布勒 (下巴伐利亚)
阿道夫·瓦格纳(上普法尔茨)
国会议员
任职时间
:1924 年 12 月 7 日 – 1933 年 3 月
选区上巴伐利亚
巴伐利亚州议会议员
任职时间
:1924 年 5 月 4 日 – 1924 年 12 月 7 日
选区普法芬霍芬
个人信息
出生( 1892-05-31 )1892 年 5 月 31德意志帝国巴伐利亚
盖森费尔德
死亡1934 年 6 月 30 日(1934年6月30日)(42 岁)
柏林纳粹德国
死亡原因枪决
政党人民党(1922–1925)
纳粹党(1925–1932)
职业药剂师
兵役
忠诚 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
 
分支机构/服务 巴伐利亚军队
服务年限1914–1919
中尉
单元自由兵团
战役/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革命
奖项铁十字勋章

格雷戈尔·施特拉瑟德语Straßer,见ß;1892 年 5 月 31 日 - 1934 年 6 月 30 日)是德国政治家,纳粹党早期领导人。他与弟弟奥托一起是纳粹党左翼派的领导成员,这使他们与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的主导派系发生冲突,导致希特勒于 1934 年被谋杀。兄弟俩的纳粹意识形态被称为施特拉瑟主义

施特拉瑟出生于巴伐利亚一战期间在德意志帝国陆军炮兵团服役,晋升为中尉因勇敢获得二级铁十字勋章。战后,他和弟弟成为弗朗茨·里特·冯·埃普领导的自由兵团的成员。1920 年,他加入纳粹党 (NSDAP),并迅速成为该新兴党派中具有影响力的重要人物。1923 年,施特拉瑟参加了未遂的慕尼黑啤酒馆政变并被捕入狱。当选为国会议员后他提前获释,并于 1925 年加入复兴的纳粹党,并再次成为有权有势、占主导地位的成员。施特拉瑟是一位出色的组织者和出色的演讲者,他领导下的党在德国北部的成员数量和声誉大幅增加,将纳粹党从一个边缘南方政党转变为一支全国性政治力量。到 1932 年中期,施特拉瑟开始负责党的全国组织工作。

施特拉瑟是纳粹党激进派的坚定支持者,他的反资本主义革命民族主义纲领导致希特勒在 1926 年的班贝格会议上与他断绝关系。两人后来和好,但从 1930 年起,他们的和平关系越来越难以维持。1932 年 12 月,总理库尔特·冯·施莱谢尔邀请施特拉瑟担任副总理,此举可能导致纳粹党内分裂。作为回应,希特勒在党内孤立施特拉瑟,强迫他辞去所有党内职务。施特拉瑟随后放弃了国会席位,退出政坛,重操旧业,成为一名药剂师。1934 年 6 月 30 日,在一场后来被称为“长刀之夜”的大清洗中,施特拉瑟被盖世太保逮捕并随后被处决。

早期生活

格雷戈尔·施特拉瑟于 1892 年 5 月 31 日出生于上巴伐利亚州集镇盖森费尔德的一个天主教司法官员家庭[1] [2]他与弟弟奥托一起长大,奥托被认为是两个弟弟中更聪明的一个。[3]他在当地的文科中学就读,在期末考试之后,从 1910 年到 1914 年,他在下巴伐利亚州的弗龙滕豪森村当药剂师学徒。 [2]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 年欧洲战争爆发,施特拉瑟中断了在慕尼黑大学的学业,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了德意志帝国军队。他在第一巴伐利亚野战炮兵团服役,晋升为中尉,勇敢而获得两级铁十字勋章。 [2] [4] 1918 年,他在埃尔朗根-纽伦堡弗里德里希-亚历山大大学恢复学业。他于 1919 年通过了国家考试,并于 1920 年开始在兰茨胡特担任药剂师[1]

准军事生涯

1919 年,施特拉瑟和他的兄弟加入了弗朗茨·里特·冯·埃普领导的右翼自由兵团[5]该组织的目标是镇压巴伐利亚的共产主义。他建立并指挥了下巴伐利亚冲锋营,年轻的海因里希·希姆莱担任他的副官。[2]施特拉瑟以其高大的身材、威严的个性和无穷的组织能量而闻名。[6]到 1920 年 3 月,施特拉瑟的自由兵团已准备好参加失败的卡普政变,而他的兄弟奥托则转向政治光谱的左翼,并帮助打击这场右翼政变[2]

施特拉瑟兄弟主张纳粹党走反资本主义和社会革命的路线,同时也坚决反犹太主义反马克思主义[7]

政治生涯

1928 年,希特勒和其他冲锋队高级官员出席党的集会

纳粹党活动

到 1920 年,施特拉瑟和他的准军事组织加入了阿道夫·希特勒纳粹党(NSDAP),这是另一个位于慕尼黑的极右翼政党[1] [4] 1922 年秋,施特拉瑟正式成为 NSDAP 和冲锋队的成员。[3]施特拉瑟的领导才能很快得到认可,他被任命为下巴伐利亚州冲锋队地区负责人。[8] 1923 年 11 月,他积极参与了希特勒和鲁登道夫推翻魏玛共和国的政变——啤酒馆政变,但没有成功。希特勒受审后不久,他与其他政变者一起于 5 月 12 日受审,被判犯有协助和教唆叛国罪——他实际被捕是因为试图为已被取缔的纳粹党招募士兵[6] ——并被判处 15 个月监禁和少量罚款。[9]

几周后,施特拉瑟被释放,因为他分别于 1924 年 4 月 6 日和 5 月 4 日(在普法尔茨)当选为与 NSDAP 相关的“民族主义阵营”的巴伐利亚州议会议员。 [10] 1924 年 12 月,施特拉瑟在国会中为“民族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自由运动赢得了一个席位。他代表的是威斯特伐利亚北部选区。[11]

1925 年 2 月 26 日,阿道夫·希特勒恢复了纳粹党,施特拉瑟成为下巴伐利亚的第一任地方长官[12]由于施特拉瑟在兰茨胡特领导着多达 2,000 名士兵,工作繁重,他开始寻找助手。[13]海因里希·希姆莱得到了这份工作,负责扩大下巴伐利亚的组织。[14] 1926 年 12 月,施特拉瑟的上普法尔茨地方长官与上普法尔茨地方长官合并,施特拉瑟担任扩大后的上普法尔茨地方长官。 1928 年 10 月 1 日,德国与上普法尔茨被瓜分,阿道夫·瓦格纳接管了上普法尔茨地方长官,施特拉瑟继续担任下巴伐利亚的地方长官,直到 1929 年 3 月 1 日。 [15]

在纳粹党全国组织中的作用

1925 年后,施特拉瑟的组织能力帮助纳粹党从一个边缘的南德分裂政党转变为一个具有大众吸引力的全国性政党。[16] [7]由于针对希特勒的公开演讲禁令,施特拉瑟被 (希特勒) 委派代表纳粹党在北方发表演讲。[17]在 1925 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施特拉瑟充分利用了他作为国会议员的自由;利用他的免费火车票,[17]他走遍了德国北部和西部,任命地方长官,建立党支部,并发表了无数次公开演讲。[18]尽管施特拉瑟没有希特勒那样的演讲天赋来感动群众,但单凭他的人格魅力就足以影响听众。[19]他的齐心协力为北方党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以至于到 1925 年底,北方纳粹党的地方分会已经达到 272 个,而政变失败前只有 71 个。[20]从施特拉瑟 1925 年 11 月在国会发表的演讲中可以看出他的社会主义风格:

我们国家社会主义者希望进行经济革命,包括经济国有化……我们希望用真正的社会主义取代剥削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这种社会主义不是由没有灵魂的犹太唯物主义观点来维持的,而是由信仰、牺牲和无私的旧德国社区情感、社区目标和经济感觉来维持的。我们希望通过社会革命来实现民族革命。[21]

施特拉瑟在德国北部和西部建立了党,使其成为一个强大的政治协会,其成员人数超过了希特勒的南部党部。[16] [7]在施特拉瑟的倡议下,该党还成立了自己的国外组织。[ 22 ]他还于 1925 年 9 月 10 日成立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作协会。[23]这是一个短暂的团体,由大约十几个北德和西德地方长官组成,他们支持党内更“社会主义”的一派,并试图增加该党对德国大工业城市工人阶级的吸引力。[24] 1926 年 3 月,施特拉瑟与兄弟奥托共同创办了柏林战斗出版社(“战斗出版社”),后来该出版社出版了周报《柏林工人报》( Berliner Arbeiterzeitung),代表了党内更“社会主义”的一派。[16] [25]施特拉塞任命来自莱茵兰的年轻大学毕业的政治煽动者约瑟夫·戈培尔为《斗争报》的主编,戈培尔对纳粹党的政治主张和施特拉塞本人都很感兴趣。[26] 1925-1926 年冬天,两人起草了纳粹党政治纲领的修订版,该版纲领进一步向左倾斜,激怒了希特勒。[21]为了正面应对这些提议的变化,希特勒于 1926 年 2 月 14 日在巴伐利亚北部城市班贝格召开会议。戈培尔和施特拉塞前往那里,希望说服希特勒接受新的信息。[21]在班贝格会议的演讲中,希特勒严厉批评了新草案中的极端思想,他将这些思想与布尔什维克主义混为一谈,这一发展让施特拉塞和戈培尔深感震惊和失望。施特拉瑟的后续演讲笨拙而无效,这是希特勒强有力演说的结果;希特勒在班贝格对施特拉瑟政策建议的驳斥表明该党已正式成为希特勒的党,而纳粹党也以他为中心。[27]

班贝格战役后,为了安抚德国北部的纳粹党分支机构,希特勒将恩斯特·罗姆暂时离职的冲锋队领导权交给了施特拉塞的关键成员之一弗朗茨·普费弗·冯·萨洛蒙[28]或许更重要的是,希特勒开始亲自争取施特拉塞的首席副手戈培尔加入自己的阵营——这一举动立即取得了成功。[29] [30]这位未来的元首还与施特拉塞达成协议,解散国家社会主义工作协会,并要求他负责党的宣传部。[30]施特拉塞接受了这个职位,但 1926 年 3 月的一场车祸让他卧床不起。康复后,他又回到了这个职位。[31]因此,除了担任地方长官之外,从 1926 年 9 月 16 日至 1928 年 1 月 2 日,他还是纳粹党的全国宣传领袖 ( Reichspropagandaleiter )。[32]施特拉瑟离开了宣传岗位,担任纳粹党组织委员会主席,后来担任组织部(Organisationsableitung)主席。[15]

1928 年至 1932 年间,希特勒将纳粹党的全国组织工作移交给了施特拉瑟,因为希特勒对组织事务不感兴趣,而更喜欢关注意识形态问题,所以施特拉瑟的技能更适合这项任务。[33] 1931 年 12 月 18 日,希特勒授予施特拉瑟冲锋队队长军衔。1932 年,施特拉瑟还成为几份纳粹双周刊和月刊的编辑。[34]到 1932 年 6 月,施特拉瑟被任命为帝国组织领袖,并进一步将党的组织结构集中在他的指挥之下。[15]在重组过程中,施特拉瑟重新制定了纳粹党的地区边界,使其与国会的边界更加一致,并增加了地方长官的权威[33]施特拉瑟改组了党的地区结构和垂直管理层级。[35]该党成为一个更加集中的组织,拥有广泛的宣传机制。[7] [16]在 1928 年 5 月 20 日的大选中,施特拉瑟从第 26 选区(弗兰肯)当选为首批 12 名纳粹国会议员之一。[36]虽然纳粹党当年仅获得 2.6% 的全国选票,但到 1930 年 9 月,它成为国会中第二大党,获得了 18.3% 的选票。[37]施特拉瑟的组织强化为这一成功做出了贡献,纳粹党在 1932 年 7 月以 37.3% 的得票率成为第一大党。

与希特勒的冲突

大萧条严重影响了德国,到 1930 年,失业率急剧上升。在此期间,施特拉瑟兄弟开始在柏林出版一份新的地区性日报,即《民族社会主义者》[38]像他们的其他出版物一样,它传达了兄弟俩自己的纳粹主义,包括民族主义、反资本主义、社会改革和反西方主义。[39]戈培尔强烈抱怨希特勒的竞争对手施特拉瑟报纸,并承认他们的成功导致他自己的柏林报纸“被逼到绝境”。[40] 1930 年 4 月下旬,希特勒公开坚定地宣布他反对格里戈尔·施特拉瑟的社会主义思想,并任命戈培尔为纳粹党宣传的帝国领导人。[41] 1930 年 5 月 2 日,希特勒拜访戈培尔时,戈培尔查禁了《民族社会主义者》晚刊。格雷戈尔·施特拉瑟与其兄划清界限,并于 6 月底辞去了《民族社会主义者》出版商的职务,而奥托则于 7 月初离开了党。 [42]

1932 年 8 月,时任德国总理弗朗茨·冯·帕彭应总统保罗·冯·兴登堡的要求,邀请希特勒出任德国副总理,但希特勒拒绝了。施特拉塞敦促他加入联合政府,但希特勒认为这一提议让他处于“次要地位”。[43] [44]虽然希特勒身边的许多人,比如戈培尔,认为他的抵抗是英勇的,但施特拉塞却感到沮丧,认为希特勒坚持担任总理是错误的。 1932 年 12 月,继任总理库尔特·冯·施莱歇尔与施特拉塞讨论副总理一职时,希特勒与施特拉塞之间的意识形态和个人竞争加剧。 [45]施莱歇尔希望在施特拉塞的帮助下分裂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将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左翼拉到他的“民族保守派”一边,以阻止希特勒。[16]希特勒勃然大怒,要求施特拉瑟拒绝施莱谢尔的提议。[16]在纳粹国会议员会议上,希特勒与支持施特拉瑟的 30-40 人对峙,迫使他们公开支持前者并谴责后者。[44]施特拉瑟于 1932 年 12 月 8 日辞去党内职务,此时距离纳粹党获得政治权力仅剩七周时间。[46]希特勒暂时接管了帝国组织领袖一职,最终将其移交给罗伯特·莱伊[47] 1933 年 1 月 16 日,希特勒因施特拉瑟与施莱谢尔的交往而“公开否定他”。[48] 1933 年 3 月,施特拉瑟正式退出政坛,放弃国会席位。[49]

晚年

政治生涯结束后

放弃国会议员席位后,施特拉瑟试图重拾从政前的药剂师职业。通过自己的关系,在希特勒的同意下,他获得了担任 Schering-Kahlbaum 董事的机会,Schering-Kahlbaum 是一家化学制药公司,是IG Farben的柏林子公司,条件是他承诺停止一切政治活动,他做到了。[49]他远离政治,拒绝会见前政治伙伴,而且与一些报道相反,他与他兄弟奥托的黑色阵线组织没有任何联系[50]

死亡

1933 年 1 月,希特勒和纳粹党取得全国政权后,开始清除德国境内一切形式的反对派。19346 月 30 日至 7 月 2 日,整个冲锋队领导层遭到清洗,这一事件被称为“长刀之夜”。 [51]希特勒与赫尔曼·戈林和希姆莱等其他纳粹高层一起,将目标对准了恩斯特·罗姆和其他冲锋队领导人,他们与希特勒的一些政治对手一起被党卫队和盖世太保成员围捕、逮捕和枪杀[52]施特拉瑟也在其中。历史学家理查德·J·埃文斯 (Richard J. Evans)推测,施特拉瑟被杀最有可能是因为据称前任保守的魏玛政府曾向他提供职位,这一关系使他成为潜在的政治敌人,因为施特拉瑟与希姆莱和戈林有私人恩怨,在担任党领导期间,施特拉瑟曾批评过这两位领导人。[53]目前尚不清楚施特拉瑟是否是按照希特勒的私人命令被杀的。[50]他在牢房里被人从背后射中主动脉,但并没有立即死亡。根据党卫队将军莱因哈德·海德里希的命令,施特拉瑟被留在那里任其流血致死,这一过程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54]他的弟弟奥托于 1933 年移民。[55] [56]  

参见

参考

引用

  1. ^ abc Evans 2004,第 202 页。
  2. ^ abcde Wistrich 2013,第 246–247 页。
  3. ^ ab Read 2005,第 117 页。
  4. ^ ab Hamilton 1984,第 347 页。
  5. ^ Childers 2017,第 71 页。
  6. ^ ab Childers 2017,第 72 页。
  7. ^ abcd Fulbrook 2015,第 45 页。
  8. ^ Kershaw 2000,第270页。
  9. ^ Stachura 1983,第 33 页。
  10. ^ Read 2005,第 118 页。
  11. ^ Stachura 1983,第 34 页。
  12. ^ Read 2005,第 123-124 页。
  13. ^ Read 2005,第 119 页。
  14. ^ Rosmus 2015,第 36 页。
  15. ^ abc Höffkes 1986,第 327 页。
  16. ^ abcdef Nicholls 2000,第 253 页。
  17. ^ ab Childers 2017,第 82 页。
  18. ^ Read 2005,第 126 页。
  19. ^ Childers 2017,第 82-83 页。
  20. ^ Childers 2017,第 83 页。
  21. ^ abc Childers 2017,第 84 页。
  22. ^ Newton 1992,第 38 页。
  23. ^ Stachura 1983,第 45 页。
  24. ^ Pridham 1973,第 48 页。
  25. ^ Longerich 2015,第 100-101 页。
  26. ^ Childers 2017,第 84-85 页。
  27. ^ Childers 2017,第 86-87 页。
  28. ^ Childers 2017,第 87 页。
  29. ^ Evans 2004,第 206 页。
  30. ^ ab Childers 2017,第 88 页。
  31. ^ Childers 2017,第 89 页。
  32. ^ Stachura 1983,第 62 页。
  33. ^ ab Childers 2017,第 110 页。
  34. ^ 米勒和舒尔茨 2021 年,第 11 页。 326.
  35. ^ Stachura 1983,第 64-65 页。
  36. ^ Stachura 1983,第 66 页。
  37. ^ Fulbrook 2015,第 44 页。
  38. ^ Longerich 2015,第 125、126、127 页。
  39. ^ Kershaw 2008,第 200 页。
  40. ^ Longerich 2015,第 125、126 页。
  41. ^ Evans 2004,第 244 页。
  42. ^ Longerich 2015,第 128、129 页。
  43. ^ Kershaw 2008,第 233、234 页。
  44. ^ ab Gunther, John (1940). 《欧洲内部》。纽约:Harper & Brothers。第 14、38–39 页。
  45. ^ Kershaw 2008,第 244、245 页。
  46. ^ Kershaw 2008,第 245 页。
  47. ^ Orlow 1969,第 295 页。
  48. ^ Overy 2010,第 59 页。
  49. ^ ab Stachura 1983,第 121 页。
  50. ^ ab Stachura 1983,第 123 页。
  51. ^ Evans 2005,第 31-41 页。
  52. ^ Kershaw 2008,第 309-314 页。
  53. ^ Evans 2005,第 34-35 页。
  54. ^ Read 2005,第 372 页。
  55. ^ Nicholls 2000,第253-254页。
  56. ^ Longerich 2015,第 130 页。

参考书目

取自“https://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Gregor_Strasser&oldid=1260375322”